283游戏网:一个值得信赖的游戏下载网站!

283游戏网 > 资讯攻略 > 揭秘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探寻千年文化韵味

揭秘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探寻千年文化韵味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24-10-26

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时间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作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拥有丰富多彩的习俗,不仅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而且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形成了地域特色鲜明的传统节日。以下是端午节的各类习俗:

揭秘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探寻千年文化韵味 1

吃粽子是端午节最传统的习俗之一。粽子,又叫“角黍”、“粽籺”、“筒粽”,花样繁多,由来已久。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就有粽子,当时人们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庆食品。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此外,端午时节,家家户户还会包粽子,并把不同馅的粽子分享给亲戚朋友,相互品尝各式各样、各种味道的粽子,其乐融融。

揭秘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探寻千年文化韵味 2

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历史悠久,已流传两千年以上,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相传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屈原。而“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赛龙舟除了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赋予了不同的寓意。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午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揭秘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探寻千年文化韵味 3

佩戴饰物是端午节的一项古老习俗。旧时江浙一带端午时妇女会佩戴一种饰物,一般用金银丝或铜丝金箔做成,形状为小人骑虎,亦有另加钟、铃、缨及蒜、粽子等的,插在妇女发髻,也用以馈送。端午时节,儿童头上还会用雄黄酒画上一个“王”字,以驱避毒虫。也有用五彩丝线拴在儿童的手腕、脚腕和脖子上,用以辟邪驱毒。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佩香囊也是端午时节佩戴饰物的一种。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传说香囊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爱意。端午时节,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香囊,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香囊,如虎、豹子;猴子上竿、斗鸡赶兔等。青年人戴香囊最讲究,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一二枚别致的香囊,赶在节前送给自己的情郎。小伙子戴着心上人送给的香囊,自然会引起周围男女的评论,直夸小伙的对象心灵手巧。

悬挂草药是端午节重要的习俗之一。人们用菖蒲、艾蓬等浸酒蘸洒于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端午时节,家家都会洒扫庭除,把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用以驱瘴。另外有的地区还用雄黄酒末在小孩额上画“王”字,使小孩带有虎的印记,以用虎辟邪。艾草和菖蒲是重要的草药,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除了艾草和菖蒲,还有用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装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戴,用以驱瘴。此外,游百病也是贵州地区端午节的独特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