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3游戏网:一个值得信赖的游戏下载网站!

283游戏网 > 资讯攻略 > 探寻端午节经典:四句古诗精选

探寻端午节经典:四句古诗精选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24-10-26

端午节,又称龙舟节、五月节等,是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个节日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端午节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中最广为流传的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他忠诚爱国,却因谗言被流放,最终投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举行龙舟竞渡、吃粽子等活动,并流传下无数脍炙人口的端午古诗。以下是一些经典的端午节古诗4句诗,让我们一同感受那份流传千年的诗意与情感。

探寻端午节经典:四句古诗精选 1

《端午》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这首诗开门见山地提出端午节的由来,万古以来人们皆认为是为了纪念屈原。然而,楚江之水浩渺无边,却无法洗去屈原的冤屈,令人感叹不已。短短四句,既点明了端午节的纪念意义,又表达了诗人对屈原忠贞不渝精神的赞美与同情。

《南乡子·端午》

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

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李之仪所作,描绘了端午节时的孤寂与凄凉。黄昏时分,小雨淅沥,诗人独自一人掩门度过佳节。巢中的燕子已带着雏儿离去,诗人望着空荡荡的梁间,心中充满了销魂的寂寞与失落。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词人表达了自己在端午节时的孤独与愁绪,情感真挚,动人心弦。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时收到友人赠送的精美手工艺品的喜悦。友人家的女儿从小便擅长手工,如今更是技艺高超,所制的物品宛如天女之手所裁。萱草与石榴的图案更是栩栩如生,令人眼前一亮。诗人通过赞美友人的手工艺品,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与赞赏之情,同时也展现了端午节时人们互赠礼物的传统习俗。

《午日处州禁竞渡》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时禁止竞渡的场景。诗人手持菖蒲竹叶杯,独自漫步在蓬城芳草丛中。他深知屈原并非死于瓯江,因此无需用舟楫来吊唁。这首诗通过反衬的手法,表达了对屈原精神的崇敬与怀念,同时也对竞渡习俗提出了质疑与反思。

《风雨端阳生晦冥》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时风雨交加、天色晦暗的场景。在这样的天气里,诗人无法前往汨罗江吊唁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者。海榴花在风雨中绽放,仿佛在嘲笑诗人的孤独与无奈。诗人自嘲地引用陶渊明的事迹,即便没有酒,也能保持清醒与独立。全诗在平淡的天气描写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的怀念与敬仰,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虽有才华却不得志的感慨。

《端午临中夏》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时夏日的景象与节日的氛围。端午节正值初夏时节,白天的时间逐渐变长。盐梅与酒曲作为节日的佳肴与饮品,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氛围。诗人通过描绘节日的热闹与喜庆,表达了对端午节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不效艾符趋习俗》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端午节习俗的淡然与超脱。他并不随波逐流地佩戴艾符等物以求吉祥,而是更愿意品尝蒲酒、谈论天下太平。然而,岁月的流逝让诗人的鬓发日渐斑白,而榴花却依旧鲜艳夺目。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衰老与榴花的青春,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与无奈。

《轻汗微微透碧纨》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这首词主要描写妇女欢度端午佳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