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悲彼东山诗”的续章之妙句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25-01-07
在浩瀚的文学长河中,总有一些诗句如同璀璨星辰,穿越千年的时光,依旧在我们的心头闪耀。其中,“悲彼东山诗”这一句,便以其深沉的哀愁和无尽的思绪,引得后人无限遐想。那么,“悲彼东山诗”下一句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的长廊,探寻这句诗背后的故事与情感。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这句诗出自魏晋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之手,是其作品《苦寒行》中的一句。这首诗创作于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正值曹操北征高干之际。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战争频繁,百姓流离失所,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心中自然也有诸多感慨与无奈。
《苦寒行》全诗以北征太行山的艰苦旅程为背景,通过描绘行军途中的种种凄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战争的哀叹和对征战的悲苦感受。诗中,曹操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将自己在太行山中的所见所感娓娓道来,使读者仿佛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那股扑面而来的寒意与哀愁。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开篇四句,诗人便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了太行山的巍峨与险峻。太行山,作为中原大地的天然屏障,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而此时的曹操,正是要翻过这座巍峨的大山,前往北方征战。羊肠坂的曲折险峻,车轮的摧折之声,都仿佛在诉说着这次行程的艰难与不易。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随着行程的深入,诗人眼中的景象也越发凄凉。萧瑟的树木在北风中摇曳,发出阵阵悲鸣;凶猛的熊罴在路边蹲守,虎豹则在路旁发出凄厉的啼声。这些景象,无疑加重了诗人心中的哀愁与恐惧。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面对如此艰难的行程和险恶的环境,诗人不禁长叹一声,思绪万千。他怀念着远方的家乡和亲人,心中充满了怫郁与不安。然而,身为一代枭雄的他,又怎能轻易放弃?于是,他只能将这份思乡之情深埋心底,继续前行。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在太行山的深处,诗人遇到了更大的困难。深水阻断了桥梁,前行的道路变得迷茫而艰难。他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回家的路;夜幕降临,他又无处可栖。这种无助与绝望的心情,让诗人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征战的艰辛与不易。
“行行日以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随着行程的继续,诗人和他的队伍已经远离了家乡,人马都饥肠辘辘。他们只能担起行囊去取柴火,用斧头劈开冰块来煮糜子充饥。这种艰苦的生活条件,让诗人对战争和征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终于,在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之后,诗人来到了一个荒凉的地方。在这里,他回想起自己曾经读过的《东山》诗,那首诗中描绘的征战归来的凄凉景象与此时的自己何其相似!于是,他发出了“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的感慨。这句诗不仅表达了他对《东山》诗的深切同情和共鸣,也表达了他对征战生活的深深哀叹和无奈。
《东山》诗,是《诗经》中的一篇作品,主要描绘了征战归来的士兵们在家乡所见的凄凉景象以及他们内心的痛苦与无奈。曹操在这里引用《东山》诗,无疑是在借古喻今,将自己的感受与古人相联系起来。他深知战争带来的不仅仅是胜利和荣耀,更有无尽的痛苦和牺牲。而他自己,作为一代枭雄,虽然有着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但也不得不面对战争带来的种种问题和困难。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这句诗不仅是对《东山》诗的感慨和共鸣,更是曹操对自己征战生涯的深刻反思和哀叹。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曹操,而不是那个只会征战杀伐的枭雄形象。这种真实而深刻的情感表达,使得这句诗成为了千古传诵的佳句。
在今天看来,“悲彼东山诗”下一句“悠悠使我哀”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它让我们意识到战争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损失和破坏,更有精神上的痛苦和牺牲。它提醒我们要珍惜和平、反对战争;同时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而英勇奋斗的人们的伟大和不易。
总之,“悲彼东山诗”下一句“悠悠使我哀”不仅是一句千古佳句,更是一段充满哀愁与无奈的历史记忆。它让我们在品味诗歌之美的同时,也深刻地反思了战争和征战的残酷与无情。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记忆,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