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的资料简介,如何用二十个字概括?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24-11-14
范成大,南宋名臣诗人,1126-1193,田园诗杰出。
范成大生于1126年,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人物。他不仅在政治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在文学上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作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范成大的诗作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占有独到位置,尤其是他的农家生活诗,更是深受后人喜爱。
范成大出生在吴县,即今天的江苏苏州。他的家庭背景良好,父亲官至左奉议郎,母亲则是蔡襄的孙女、文彦博的外孙女。这样的家庭环境为他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条件。幼年的范成大在父母的教导下发奋读书,十二岁时便已经读遍了经史,十四岁时便能作文写词,展现出过人的才学。
然而,命运在他十八岁时发生了转折。父母接连亡故,只留下他与两个妹妹相依为命。面对生活的艰辛,范成大没有放弃,而是选择走父亲的路,参加科举考试。他在禅寺苦读了十年,终于在1154年一举中第,时年二十八岁。从此,他的仕途开始逐渐明朗。
范成大的仕宦生涯虽有小挫折,但总体来说还是步步高升。在1169年五月,他被召入朝廷工作,为他游走山河大地提供了机会。而在1170年,宋孝宗更是命他出使金国,承担夺回北宋皇帝陵墓和更改宋帝接受金国文书时礼仪的重大责任。这是范成大的第一次远游,也是他人生中一次重要的经历。
在这次出使金国的旅程中,范成大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他走过了虞基墓、归德府、雍丘县、宜春苑、相州、台城、邯郸、沙河、良乡县、燕山等地方,每到一处都让他感到难过和心碎。靖康之耻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此时的中原已被金国占领,繁华的故都东京汴梁已颓败,长满荒草。范成大面对这样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悲痛和无奈。他写下了一首首诗词,记录下了自己的所见所感。
在出使金国的过程中,范成大不仅完成了朝廷赋予的任务,还细心地记录下了沿途的所见所闻。他写下了《揽辔录》这部地理学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回国后,他继续为朝廷效力,出任静江知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等职务。在这些职位上,他都取得了不错的政绩。
范成大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还是一位热爱地理、风景和古迹的旅行者。他在任职期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每到一处都留下了自己的诗词和游记。这些游记后来被他编纂成册,取名为《骖鸾录》和《吴船录》。这些著作不仅记录了范成大的旅行经历,还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地理和历史资料。
范成大的诗作数量丰富,内容广泛。他的农家生活诗尤为出色,其中《四时田园杂咏》六十首更是成为了他广为人知的代表作。这些诗作生动地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美好和农民的辛勤劳动,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人文关怀。范成大的诗作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
在政治上,范成大也是一位勇于任事、敢于担当的官员。他深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因此在面对国家大事时总是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他出使金国时,面对金人的刁难和威胁,毫不畏惧地据理力争,最终完成了朝廷赋予的任务。他的这种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晚年的范成大回到了苏州,全身心享受平静闲适的生活。他描绘家乡风光,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词。这些诗词不仅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厚感情,还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宋孝宗及其子宋光宗多次希望重新起用范成大,但他都不愿意再重回朝堂。他深知自己已经年迈体衰,无法再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因此,他选择了在家乡安度晚年,享受平静的生活。
总的来说,范成大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诗人和旅行者。他的诗作数量丰富、内容广泛,具有文学价值、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他的地理学著作《揽辔录》、《骖鸾录》和《吴船录》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地理和历史资料。他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和奋斗精神,是后人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 上一篇: 如何在前程无忧51Job上添加附件简历
- 下一篇: 神武异界魔宫财迷心窍如何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