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3游戏网:一个值得信赖的游戏下载网站!

283游戏网 > 资讯攻略 > 钱塘江大潮:古诗词中的壮阔咏叹

钱塘江大潮:古诗词中的壮阔咏叹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24-11-11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竞相吟咏的壮丽景观。宋代大文豪苏轼在《观潮》一诗中写道:“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他以庐山烟雨与浙江潮相提并论,表达了对钱塘江大潮的无限向往与眷恋。当真正目睹这一奇观后,那份震撼与满足,仿佛庐山烟雨与浙江潮都尽在眼前,心无遗憾。

钱塘江大潮:古诗词中的壮阔咏叹 1

唐代诗人孟浩然在《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中描绘道:“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照日秋空迥,浮天渤澥宽。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诗中描述了钱塘江大潮来临前的轰鸣之声,如雷鸣般震耳欲聋,连琴弦之声都为之停歇。官员们骑着马纷纷出府,来到江边等待观潮。秋日晴空万里,江面宽广无垠,当惊涛骇浪如雪般涌来时,让人不禁感到一阵寒意。

钱塘江大潮:古诗词中的壮阔咏叹 2

白居易在《忆江南》中也提及钱塘江大潮:“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他对杭州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尤其是那山寺中的桂子与郡亭上观看的钱塘江大潮,让他魂牵梦绕,期盼着有朝一日能重游旧地。

宋代诗人潘阆在《酒泉子·长忆观潮》中更是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他回忆起观潮时的盛况,满城的人都在江边争相观看。大潮涌来时,仿佛连沧海都为之一空,万面鼓声齐鸣,震耳欲聋。那些弄潮儿勇敢地站在涛头之上,手中的红旗竟然没有被潮水打湿。自从那次观潮之后,他经常在梦中回忆起那惊险刺激的场面,醒来时心中仍然感到一阵寒意。

同样是在宋代,范仲淹在《和运使舍人观潮》中写道:“江上潮来如雪山,千帆过尽见孤帆。晴空日暮鸟飞尽,一水东流自海还。”他将钱塘江大潮比作雪山般巍峨壮观,千帆过尽后,只留下一叶孤帆在江面上飘荡。当晴空日暮,鸟儿归巢,江水依旧向东流去,最终汇入大海。

刘禹锡在《浪淘沙·其七》中则以更加浪漫的手法描绘了钱塘江大潮:“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他生动地刻画了八月大潮来临时那震耳欲聋的吼声,浪头高耸如山,触山而回。片刻之间,潮水便退入海中,卷起沙堆如同雪堆一般。

宋代词人周密的《观潮》则从另一个角度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他赞叹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少有的奇观,特别是在农历八月十六到十八这几天最为壮观。当潮水远远地从海门涌出时,仅像一条银色的线;但渐渐地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从天边涌来,大声如雷霆般震耳欲聋,震撼人心。潮水激荡喷射,吞没了天空,浇湿了太阳,气势极其雄豪。

王在晋在《望江台》中也有关于钱塘江大潮的描绘:“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他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概括了钱塘江大潮的磅礴气势,那海浪如同雷鸣般震耳欲聋,而钱塘江大潮则仿佛是从天边汹涌而来的。

除了上述诗词外,还有许多其他关于钱塘江大潮的名诗名句。如明代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中记载:“杭州八月十八日,江湖水盈溢,潮头自海门东来,势如奔马。”清代陈廷敬的《钱塘江观潮》中写道:“潮来江水黑,日出海门红。”这些诗句都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神奇。

钱塘江大潮之所以能成为文人墨客竞相吟咏的对象,不仅因为它那惊涛骇浪、气势磅礴的壮丽景象,更因为它蕴含着一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激励着人们面对困难与挑战时,要像钱塘江大潮一样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每当农历八月十八前后,人们都会纷纷来到钱塘江边,期待着那一年一度的奇观。当潮水汹涌而来时,人们无不为之震撼与惊叹。那一刻,所有的烦恼与忧愁仿佛都被这汹涌的潮水冲刷得一干二净,留下的只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与向往。

钱塘江大潮不仅是一道美丽的自然景观,更是中华民族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它见证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才情与智慧,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不断前行、不断奋斗。在未来的日子里,钱塘江大潮将继续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与文人墨客,共同见证这一天下奇观的壮丽与神奇。